新闻动态

美企正加速撤离!莫迪也没料到,“印度梦”醒得如此之快

近年来,印度总理莫迪一直热衷于喊响“印度制造”的口号,满心期待着将印度打造成下一个全球制造业的核心。可谁能想到,2025年刚拉开帷幕,美国企业却如同商量好了一般,纷纷开启撤离模式。苹果在印度的工厂规模不断缩水,特斯拉直接放弃了在印度建厂的计划,亚马逊更是决绝,连尚未完工的总部大楼都果断舍弃。

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2025年3月,印度每分钟的外资流出量竟高达4.2亿美元,这一数字实在令人瞠目结舌。随着美企的撤离,一系列连锁反应接踵而至,工厂无奈停工,大量工人失业,股市遭遇重创暴跌,各项经济数据纷纷拉响警报。美企撤离这一现象,绝非偶然突发,而是长期积累的矛盾所致。苹果当初计划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迁至印度,特斯拉也曾打算在印度建造超级工厂,亚马逊更是豪掷65亿美元,准备在新德里郊外打造大型总部。然而,时过境迁,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都化为泡影。首当其冲的难题便是印度糟糕的基础设施。印度电力供应不稳定早已声名远扬,尤其是在工业区,停电就像家常便饭一样频繁。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,2024年印度的电力缺口高达8%。在制造业重镇钦奈、诺伊达等地,工厂常常三天两头就遭遇断电危机。苹果位于南部的代工厂就深受其害,生产线被迫停摆,更为棘手的是,关键零部件因缺水无法清洗,导致订单交付一推再推。特斯拉的处境则更为艰难,工厂选址确定后,电线却迟迟无法接通,无奈之下只能依靠柴油发电机勉强维持运转,这使得生产成本大幅飙升。

物流问题也让众多企业苦不堪言。2024年,三星电子位于诺伊达的工厂就因物流不畅,产品大量积压在仓库,最终发霉变质,企业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停产并撤离。塔塔集团与空客合作的航空项目,本是前景一片大好,却因两个邦的官员为争抢投资,导致项目审批流程硬生生被拖延了三年之久,最终40亿美元的投资付诸东流。尽管2024年莫迪亲自出面招商引资,并承诺给予诸多优惠政策,但实际落地情况却差强人意。繁琐的环保审批流程耗费了数月时间,地方政府还临时增设条件,百般刁难,最终逼得特斯拉直接放弃投资计划。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,在2024年,印度的排名为第63位,较前一年还下降了3位。2025年初,特朗普重返白宫后,随即推行高关税政策,这一举措使得美国企业纷纷改变策略,迅速调转方向。苹果宣布在未来四年内将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建厂,亚马逊则直接关闭了其在印度的总部,三星也将资源转移至其他地区。长期以来,印度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吸引外资来支撑,如今美企这一撤,印度不仅订单大量流失,连先进技术也一并失去,经济发展瞬间被打回原形。

美企撤离只是表象,其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印度制造业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。印度的软件外包行业曾经有过一段辉煌时期,但近年来也逐渐呈现出颓势,从2020年对GDP贡献率的8.3%,一路下滑至2025年的4.7%,发展后劲明显不足。国际贸易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,印度出口的工业品中,高达70%仍为初级加工品,例如钢铁、纺织等产品,与中国的电子产品、机械设备等高端制造产品相比,竞争力相差甚远。这就导致了一旦美国企业撤离,印度很难迅速找到其他可靠的替代市场。2025年3月,孟买股市遭遇重创,外资流出量创下历史新高。德国巴斯夫不得不将价值17亿欧元的设备低价贱卖,KKR更是以三折的超低价格清仓其在科技园的股权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出警告,印度的资本形成率已经连续五年低于30%,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借债维持,目前外债规模已飙升至1.8万亿美元。尽管印度政府在政策上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如简化审批流程、实施减税政策以吸引外资,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。苹果即便获得了补贴,最终还是选择撤离;特斯拉甚至连补贴都没等到,就已放弃在印度的发展。

曾经,中美贸易战为印度提供了抢夺订单的契机,可如今全球经济下行,外资对于新兴市场的投资变得更加谨慎和挑剔。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中,中国拥有完备且成熟的供应链体系,越南则凭借快速的行动和低廉的成本占据一席之地,印度夹在两者之间,处境颇为尴尬。特朗普推行的高关税政策,更是如同釜底抽薪,彻底堵死了印度的发展后路。若印度想要留住企业,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,当务之急是加大在电力、交通、物流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。国际能源署预估,印度要想填补电力缺口,至少需要投入10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。世界银行也给出建议,印度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,将审批流程数字化,通过提高行政效率,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。此外,土地问题也是印度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,政府必须下定决心,大力整顿土地市场,否则工厂将永远难以顺利落地。

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,印度还需积极拓展外交空间,与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,借助参与“四方安全对话”等组织的契机,吸引更多投资,分散经济发展风险。曾经被寄予厚望的“印度制造”,在美企加速撤离的冲击下,正面临严峻挑战。莫迪的“印度梦”在现实面前遭遇重创,印度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,是就此沉沦,还是能破局重生,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